行业动态
2022年电子产业分析师展望
发布日期:2022-01-25 15:07:37

  半导体产业作为硬科技的代表,推动着电子科技的进步,造福人们的美好生活。高速网络、人工智能、以及高效节能等哪一项不是与人民生活、时代进程息息相关。从芯片设计到方案开发到应用推广,我们的工程师朋友们正在以实际行动,践行物联网、汽车电子、人工智能、工业制造等产业的改变,努力助推“碳中和”的目标实现。

  作为专业的电子科技类媒体平台,电子发烧友始终紧跟产业趋势,为广大芯片厂商、系统厂商,和电子工程师提供交流的渠道。2022年,我们将举办春秋两季电机控制先进技术研讨会、5G创新技术论坛、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论坛、中国模拟半导体大会、工业控制技术论坛、中国IoT大会等多场技术峰会,以及推出贴近产业热点的报道、报告、直播、视频等优质内容。我们的分析师团队一直以来,有着对产业的跟踪调研和深入洞察,那么对于2022年产业趋势有哪些见解呢?

2022年,5G发展将迎来新的产业里程碑

  今年,疫情虽然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,但5G和物联网发展脚步依然坚定有力。GSMA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到11月,全球已经有180个5G商用网络,5G终端侧已经发布了850多款,全球各大洲都实现了5G覆盖。2021年全球移动连接数超过百亿,其中蜂窝物联网连接数超过22亿。GSMA预计2025年全球将有405张5G网络覆盖125个国家。

  三大5G芯片厂商高通、联发科、紫光展锐发布了支持3GPP Release-16规范的新系列芯片,移动终端、车载终端和工业终端有望在2022年实现更多的新品发布。芯片更新换代、车载、工业、智慧交通等多个应用场景的拓展推动了5G模组的爆发式增长,今年第二季度全球5G模组同比增长了8倍,2022年有望获得更大数量的增长。

  中国5G建设世界瞩目。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Belfer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日前发表最新研究报告显示,中国在5G通讯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开始领先美国。中国5G基站数量是美国的9倍,网络速度是美国的5倍。

  中国在5G基站数和连接数上表现惊艳。截止到今年11月,中国已建成开通5G基站超139万个,占全球70%,5G连接数约4.28亿,预计年底中国5G用户渗透率将达30%。中国信通院最新预测,到2022年底中国5G基站数预计将会超过200万,5G 终端数将超6亿。

  在5G基站的大力建设下,目前中国已建设了虚拟专网、混合专网超过2300个。此外,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。涵盖工业、医疗、教育、铁路、矿山等40多个行业。

  5G发展迅猛,但是5G商用的规模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。面临的主要问题:5G与现有技术融合,安全与营私,运营成本,生态和垂直行业的融合程度等等。2022年我们期待5G创新技术带来更多痛点问题的解决,5G移动终端数、5G网络覆盖和融合创新将迎来新的里程碑。

2022年,AI势要破界而出

  创新是AI(人工智能)的立身之本,也是AI企业的成事之基。2021年,AI企业创新的侧重点更加贴近应用端,“AI+”的理念得到了广泛了认可,为工业、医疗、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创造业务价值。在此过程中,语音、文字、视觉等方面的AI技术摒弃了单纯的“炫技”,从单模态智能快速向多模态智能发展,人机交互的智能化程度也成为终端产品越来越重要的特征参数。

  2021年,AI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发展成果,伴随而来也有很多更加实际的发展挑战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类的认知边界已经成为AI产业发展的瓶颈。2022年,AI将进一步增强落地,赋能更多的传统产业,但AI技术发展的前沿将从“落地者远”进一步演变为“破界者强”,那些率先推倒人类认知藩篱的企业,将逐步拉开和产业大军的差距,成为下一个时代的“AI独角兽”。

  软件算法将继续扮演拓疆的前行者,通过训练和学习找到更多人类未知的创新点,更广泛落地带来的大数据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。根据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的预测,2022年全球AI软件收入总额预计将达到625亿美元,同比增长21.3%,知识管理、虚拟助手、自动驾驶汽车、数字工作场所和众包数据成为重点领域。

  当然,更复杂、智能的算法模型需要硬件支撑,2022年存内计算、架构创新等名词在AI领域出现的频率会更高,致力于打破传统架构的算力瓶颈。

2022年,电机控制市场在“双替代”推动下将迎来更大发展机会

  2021年,“缺货”成为了避不开的话题,年初3月份我们的BLDC电机论坛上还有不少厂商来现场找货;汽车制造商还因为缺芯的问题停工减产;当然,还有很多其他行业也都受到了缺芯的影响。尽管受到了缺芯的影响,但有些行业市场2021年的表现还是不错的,比如服务器、TWS耳机、快充、存储、汽车,以及电机控制等市场。那么2022年哪些市场的潜力会比较大呢?

  拿电机控制市场来说,随着2021年6月1日,我国正式实施最新电机能效标准《GB18613-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及能效等级》,该标准实施后,三相异步电机能效限定值达不到IE3的电机,就不能再生产、销售和采购了。

  2021年11月22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两部门发布了《电机能效提升计划(2021-2023年)》的通知(工信厅联节〔2021〕45号),“到2023年,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.7亿千瓦,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%以上,实现年节电量490亿千瓦时,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 2800万吨。推广应用一批关键核心材料、部件和工艺技术装备,形成一批骨干优势制造企业,促进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。”

  而今年以来,很多国外控制器和功率器件厂商缺货,涨价问题严重,使得不少电机控制方案开始大规模求助国产元器件厂商。

  也就是说,未来电机市场将转向高效电机,电机控制市场将会迎来新技术替代旧技术;国产芯片替代海外芯片的“双替代”时代。2022年,在“双替代”的推动下,电机控制市场和国产芯片厂商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。

2022年,模拟IC迎来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大发展

  2021年模拟IC市场一反常态出现几大特征,全球模拟IC市场呈现两位数增长,由于电源、驱动、射频类IC都是缺芯的“重灾区”,模拟IC价格出现上涨。在国内,模拟器件约占到集成电路的10%以上,模拟IC已经突破千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,并持续快速增长。

  从全球模拟IC的Top10排名来看,从2011年开始到2020年,前5的排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,十年来,TI、ADI、ST、英飞凌一直都稳定在前5中。而且前5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从41.1%增长到了48%,接近半壁江山。前10大厂商合计占了62%的市场。

  相比之下,国内模拟IC企业虽多但不强,整体规模较小。不只产品种类少、营收小,在我们历时三个月对国内模拟IC企业的调研显示出,21%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是10%~15%;20%的企业研发投入在5%~10%,也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20%。整体反映出模拟IC企业对研发投入还需加强。

  当然,整体上国内模拟IC企业正在实现局部突破、加速发展。随着国产替代的进程加速,国内模拟IC厂商的发展空间巨大。如今的国内模拟IC产品只要性能足够好,产量和质量能有保证,系统厂商都愿意去尝试。

  根据我们的调查,新能源汽车及互联网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、物联网应用的扩大、人工智能的发展,以及5G带来的通信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,将是模拟IC行业发展的最大机遇。

  在国内,一大批模拟IC设计公司涌现形成了创业潮、上市潮。随着优秀的模拟IC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,我们认为,接下来模拟IC企业将开启并购整合的模式,这将有利于国内模拟IC企业做大做强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来源:电子发烧友)